個人推介(滿點5★):★★★ //佳作
項羽曾在鴻門宴上不殺劉邦,曾被說是「婦人之仁」;項羽活埋二十萬名秦兵,有人又覺得項羽太過「殘暴」。
有一次項羽攻擊襄城,為了搶奪軍糧,城破之後活埋秦降兵。雖然看似殘忍,其實是要把好不容易得到的糧食分給自己的子弟兵,讓秦兵活著無疑是消秏糧食,只好如此。
項羽最有名的戰役之一莫過於鉅鹿城之役了!
當時秦軍有三十餘萬,在鉅鹿城外就多達二十餘萬,鉅鹿城內是糧盡兵疲的趙兵,而各國(燕、代、齊)的援軍都怕死,於是都退到好幾里以外的地方,沒有任一個軍隊敢正面和秦軍對抗,連同城內的趙軍合起來計算,不過也八萬而已。 項羽軍也不多,七萬。
項羽與秦軍戰於鉅鹿,項羽為使士卒拚死戰鬥,渡河之後,即將渡船弄沉,釜甑打破,以斷絕士兵後退的念頭。可見項羽做事果斷。
項羽派英布率三萬大軍破壞輸運糧食補給品的通道,項羽率四萬大軍衝鋒陷陣,項羽斬將搴旗,如入無人之境。其它諸侯各國還在幾里外旁觀。楚軍個個以一敵十,不過數個時辰,各國將領不得不對項羽刮目相看!
不僅是這樣,每次項羽總是一馬當先,楚兵看到主將驍勇,各個士氣激昂,項羽的體格結實,身長八尺二寸,(今天的一尺30cm,漢朝時可能20多公分,周朝時不滿20公分)力能扛鼎,儼然就是個『英雄』模樣。
之後秦將章邯率多達二十萬大軍投降於項羽,秦軍比楚軍人數多太多了,楚人對秦人本有敵意,秦人當然也不滿,私底下就打起來了,項羽為今之計--活埋二十萬秦兵。
項羽本來在鴻門宴就要殺劉邦的,但劉邦這老狐狸在鴻門宴當中馬上就在項羽面前下跪,哀求說自己對項羽忠心不二……。項羽是個直腸子的人,只要美言幾句,他就開心了,也不會再去計較什麼,劉邦就是算準了項羽的弱點,使項羽不殺自己。
有一次劉邦率五十六萬大軍殺到項羽的根據地彭城時,(此時軍隊在彭城姦淫擄掠,劉邦也是其中之一),項羽率三萬名精兵征討,大家一知道項羽回來了,五十六萬大軍嚇到拔足狂奔,劉邦此時也是倉皇逃走了。
在七十幾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中,項羽不曾兵敗過。劉邦假意和項羽二分天下,項羽亦答應了。事後,項羽返回根據地彭城養兵,其實此時項羽的糧食已經明顯不足,劉邦此時聽從張良的建議,追擊項羽軍,項羽非常生氣,一馬當先把漢軍打得潰不成軍,劉邦見狀,又逃走了,逃到一座鄉下小城。 項羽軍圍在外面,此時項羽軍已經沒有軍糧了。劉邦只好期待北方的韓信,(韓信此時有兵馬三十萬,又占據超過劉邦的領土,難怪劉邦管不大動。)他假意可以割自己的土地給韓信,讓韓信率兵攻打項羽。
項羽此時的兵力不足十萬,又沒有糧食,只好突圍。最後項羽身邊只剩下二十八騎,但也殺死漢軍百人,自己只折損二名。
-->若項羽有糧食,
-->十萬大軍未必會輸給韓信的三十萬大軍。
此時在烏江岸,送亭長自己最愛的馬--騅,之後,項羽自殺了,此時他才三十歲。
項羽重感情,他對於自己的部下非常溫和又體貼,看到生病的部屬會悲傷的掉下眼淚,並把自己的食物分給病人。也難怪大家肯為項羽賣命。對敵人憎恨到底,對朋友摯愛至終,愛恨分明。至於虞姬,突圍前就死了,是自殺的?還是,項羽殺的?也就不得而知了。
人固有一死,或重於泰山,或輕於鴻毛
不管如何,虞姬的死可說是重於泰山了。
反觀劉邦這個人:
生性浪蕩、遊手好閒、不務正業,自視不凡、無學無才、喜好吹牛、愛好漁色、貪生怕死。
有一次劉邦把夏候嬰砍傷了,此時夏侯嬰是一個小吏,劉邦不顧道義,拋下血流如注的夏侯嬰,自己逃命去了。
還有一次劉邦為了逃命,為了要減輕馬車的重量,把自己親生的一對兒女丟出馬車。
項羽自封「西楚霸王」,果真天下無敵,千古無二,也不枉自詡「力拔山兮氣蓋世」了。
英雄總是命短,狡猾的人總是長命,薑還是老的辣。(劉邦虛長項羽二十四歲)
生當作人杰,死亦為鬼雄。至今思項羽,不肯過江東。
龍且是項羽主要的一大猛將。韓信攻下趙、燕、代,又攻陷齊國七十多座城池,項羽早就想親自征討了,但是項羽實在太忙了,派了大將龍且並給予二十萬精兵去攻打韓信。龍且和項羽一樣都喜歡一馬當先地衝鋒陷陣,韓信此時示弱,假裝敗逃,誘使龍且率軍渡河,等到龍且渡河渡到一半,就開匝放水,分離龍且的大軍,使得龍且只帶了少量的兵過河,此時韓信軍將龍且軍團團圍住,龍且力戰而死。
鐘離昧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,和韓信交好。鐘離昧在項羽死後投奔韓信,劉邦非常害怕鐘離昧,要韓信把鐘離昧抓起來,鐘離昧知道後大罵韓信,隨後就自殺了。
季布就是那位一諾千金的人,性格耿直,為人俠義。
英(黥)布性情粗猛也是一位猛將,曾經犯罪被押到驪山做苦役,是這些苦役的頭子,之後投入項梁麾下,之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。封王後,英布此人別有居心,項羽幾次召見,都裝病不前往,後來與項羽決裂,投靠劉邦,最後還是被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