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的起點在西元1950年--八年抗戰結束後的第5年(國民黨已遷臺),蘇聯將溥儀等多名戰俘移交給中共。
《末代皇帝》是由中共代表於審訊溥儀的過程中,讓觀眾逐步得知溥儀所經歷的過去:
1908年溥儀被慈禧太后指定為皇帝繼任者,此時年僅三歲的溥儀只想回家,但自己的活動範圍被侷限於紫禁城。
逐漸長大的溥儀,歷經生母亡故、乳母被驅逐,千方百計想出紫禁城……這樣的溥儀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城門的關閉。
再過幾年溥儀成親,婚後仍生活在紫禁城。
1924年,溥儀突然被宣告必須在一個時辰之內收拾細軟、帶著家屬立刻離開紫禁城。所以溥儀帶著家屬到了天津的靜園。
溥儀在靜園過了幾年的日子,得知日本成功控制了東北(個人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張學良,電影沒有這段)後,溥儀以為與日本合作,可以取回執政大權,溥儀便帶著家屬離開了靜園,未料自己僅是以傀儡的身份存在。
最後,日本偷襲珍珠港,美國在廣島、長崎投下原子彈……1945年日本投降,溥儀本打算搭機去日本,卻遇上了蘇聯軍。
回到故事的起點--西元1950年,繼續再前進10年,經過勞動及思想教育的溥儀,最終被釋放、重回自由之身。
電影《末代皇帝》內容大抵如此。
以清末民初這時間點為背景的劇本,印象中就是戰爭不斷地爆發,總令人不忍回顧;然而,不管是有形的物質還是無形的價值觀,那個時代擁有原汁原味的中國古典美,也有新潮的西洋文化,令人嚮往。
由尊龍飾演的溥儀,真是將東方皇帝的「威儀」、西方男仕的「英俊」表達的淋漓盡致!!雖然不合史實,但螢光幕前確實需要這樣的「溥儀」,因為這樣的「溥儀」才會令人心疼,才會令人感同身受。
我們跟溥儀又有什麼不同呢?
我們會有許多想做的事、會想到外面的世界、覺得自己是與眾不同的……
但在一個地方待久了、習慣了,突然的改變,又令人害怕起來,所以不想走了……
縱是權力大如「皇帝」,也敵不過大時代的變遷,大清皇帝溥儀,最後也淹沒在平凡中。
同場加映:有錢的溥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