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推介(滿點5★):★★★ //佳作
劇情敘述流暢,由眾多角色的經歷串連成完整故事,予人順流而下之感,總覺得與中學時期國文課文的老殘遊記之描述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故事設定在明朝朱元璋晚年至朱棣遣鄭和下西洋這段期間,(靖難之變前後)此書中人物虛實夾雜,在依循歷史的步伐下,用虛構人物去保護、去安慰那些正義但結局令人噓唏的真實人物,因為結果無法改變,藉此設計慰藉讀史者的缺憾,亦呼應現實社會中對「好人會有好下場」理想的渴望。
傅翔及阿茹娜2人刻畫得過於完美,較無值得討論的點;倒是鄭芫對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特殊情感,最初鄭芫識得朱允炆時是皇帝,之後的逃亡使朱允炆成為了僧人,如果不顧及彼此身份,也許鄭芫與朱允炆能有個結果;完顏宣明倒是書中最值得一提的角色,高齡八十多歲卻抱著學習精進的心態在生活,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,還在與地尊切蹉、辨論……與唐鈞及人尊的對立局面,但於精進之道,皆跨越了敵我的藩籬,由此可見,各方面的領域,可因互相討論而更上層樓,更可使此一知識生生不息,這是否是作者所謂的「王道」呢?
傅翔在武學上的進步,套在學業上就如同:散於各方的知識,每樣各別鑽研可習得七成火侯,再經由融會貫通、自成一格,可至顛峰或另一境界。
朱允炆在位短短四年間即喪失了整個大明帝國的統治權,不是他橫徵暴斂,而是他溫文儒雅,故而令人憐惜不已;朱棣雖創造了永樂盛世,卻殘酷誅殺建文時期的忠臣,故明成祖到底是不是好皇帝,大概只有生存於此時代的平民百姓更能夠客觀的評斷吧!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