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要在一個家庭裡獲得尊重,其實是看自己能夠做些什麼?

重生明珠.jpg

個人推介(滿點5★):★★★★ //值得一讀

富商唐家當家唐白月病逝後,重生為十七八歲的女子「鄭明珠」;其實在前世,唐白月一直羨慕著鄭明珠那樣高貴的身份:生母是先帝嫡次女平陽公主,生父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安國公鄭瑾;十六歲時,由皇帝賜婚嫁給肱股大臣武安侯嫡長子陳頤安

鄭明珠(靈魂已為唐白月)以為是上蒼的恩賜,卻發現原主其實是個婆母不喜、丈夫不愛,還不受奴才尊重的人,審時度勢的結果,得知原主三歲的時候生母平陽公主病逝,四歲起由繼母朱氏撫養,朱氏把原主養成軟弱、糊塗、天真、清高、不懂經濟、不諳世事的性子,對朱氏言聽計從,兼奉為金科玉律。

鄭明珠為了讓日子過得舒心,便開始收伏身邊的四個大丫頭(翡翠、珊瑚、玲瓏、瑪瑙)、清理自己的嫁妝(六家陪房:帝都鋪子的吳建榮一家、通州莊子的裴國海及夏長富各一家、山東莊子和鋪子的劉先宗、曹里喜、方一飛各一家)、逐步擺脫繼母朱氏的控制,並拉近一母同胞的大哥鄭明玉、大嫂子林氏的距離,更加維繫生母平陽公主那方的親王舅舅(安親王)、姨母(平寧長公主)等的關係。

逐漸地,鄭明珠婆母武安侯府陳夫人看媳婦辦事,越看越順眼,就連丈夫陳頤安也對自個兒媳婦大改觀~每每見著鄭明珠就有好心情,處事妥貼、言語嬌俏,頗討人喜歡,即不一味強硬也不一味軟弱,溫婉中見剛強,且從來都把話說得明明白白。

不久,因緣際會之下,鄭明珠終於遇上唐菱月,由唐菱月口中得知唐家三房仰仗嫡長女唐秀月嫁予文閣老幼子,三房便趁唐白月病逝,唐家長房暫無人之下,欲過繼一子予長房,順勢奪取長房資產。

在重生為鄭明珠之前,唐白月已按照父親唐華思遺囑四處打聽三叔唐華起,但在自己離世半年前才有些眉目……,這個唐菱月便是三叔的長女,三叔另有一子唐東輝唐菱月便在重生後的鄭明珠幫助之下,奪回長房財產。

對於唐家,鄭明珠有了交待;對重生後的生活,鄭明珠不僅在人情事故上的拿捏越發穩妥,對丈夫陳頤安更加信任,往後的日子夫妻感情越發真摯。

《重生明珠》故事內容雖然是很細碎的生活,例如:少夫人的月例是五十兩、兩個一等管事媽媽每個四兩、兩個二等管事媽媽每個二兩、四個大丫頭每個二兩、八個小丫頭每個一兩,另外有灑掃、搬抬的粗使婆子並三四等小丫頭每個五百錢……,其實是與同住的婆婆、小叔、小姑間的相處之道,還有娘家人、娘家親戚、夫家親戚……鄭明珠複雜的親疏關係偶爾也將自己搞得亂了套。

不過小說本來就是由人物及對話組合而成的故事,當然每個角色都有對自己或家族有利益的思考模式,有看重名聲面子的,有看重實際錢財的,亦有不管不顧只為子女的……,因為故事的本身就放大了生活,讓讀者容易分辨出精明角色及蠢角色--聰明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自視太高而看不起別人,總是以為別人比自己蠢、比自己笨,自己的計劃完美無缺,設下的圈套別人只能乖乖鑽進來,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走下去。

實際上是:角色都要按照作者的安排!(大笑)

《重生明珠》在混肴的人際關係之下,加上說話不直白的角色,例如鄭明珠的丈夫陳頤安,一件事情繞了好幾個彎,雖然當下讓讀者不明白--這世上許多事看起來十分莫名其妙,不過是故弄玄虛,又只從一些蛛絲馬跡便直接導出結論。若真把其中關節抽絲剝繭的一點一點理出來,其實是很順理真章的。

這大概就是人生的哲理: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

 

▼書中其它句子節錄:

1.面子這個東西,是多少人都抹不開、放不下的。

2.有詩云『至親至疏夫妻』--我覺得那意思是說,夫妻本該是極親密的,只是常常有些話不肯說出來,難免有時候誤會以至生了隔閡,便會疏遠起來再也不復親密。

3.或許,這才是他們兩人正確的相處之道吧--心境平和、態度自然,不過份親近又不過分疏遠,一樣可以相互關心,有依賴、有愛護,卻沒有過多情感,便能在許多時候及時抽身,不至於有太多傷心和難過。
4.所謂「情深不壽」,感情太激烈,眼裡自然容不下半顆沙子,僅一點小事,甚至只是一些猜測,就足以毀了一切……

5.權和錢永遠都是連在一起的,權利能得到金錢,金錢又能影響權力得失。

6.得隴望蜀才是人之常情。
7.剛飛上枝頭做金鳳凰的時候,受寵若驚,自然是滿足的,日子長了,這滋味實在太美好,便想著那更高的枝頭會更美妙些。
8.人心總是慢慢大的,漸漸就不滿足了。

9.政治就是交易和妥協。

10.規距應該是藉口或刀,是拿來利用而並非是束縛,當你用規矩去約束別人的時候,這就是你的刀。
11.規距是用來利用的,而不是用來束縛自己。

12.這世上的人並不是妳敬一尺,對方就會敬妳一丈的,反是妳退一步,對方就要上前兩步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noa 的頭像
    Rinoa

    褪色的世界.斑剝的記憶

    Rino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